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怎么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众汽车保养周期是多久,用什么机油保养好?
大众旗下有很多车型,例如桑塔纳迈腾等等,价格车型不一致,保养的周期也都是不同的。新车的话一般是5000公里之内进行保养。如果是过了一两年的车子,大约是7个月或者是7000公里以内进行保养。
机油的话也是不同的,没办法固定。更多的建议选用4S店首次保养给你使用的机油。如果这款不好,就去买一大品牌的机油,具体型号咨询维修师傅。
大众车的保养周期和机油类型,因车型和机型而异,没法一概而论。
比如我的蔚揽2.0T,目前开了5万多公里,配备第三代EA888发动机,官方指定的机油是嘉实多5W-40。这类机油有三款不同档次的产品,最低档叫金嘉护,印象中是一款半合成机油,我只在第一次免费保养的时候用过(用别的就得加钱),考虑到它品质比较差,我为了保险起见只开了5000公里。
之后第二、第三次换的是中档的磁护,属于付费保养默认的机油型号,至少包装上号称是全合成。北京颐堤港4S店价格85元/瓶(1升装),每次要加6瓶,机油滤芯115元,工时费175元,总共800元(其实自己买正品机油机滤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但这家店不让自带耗材)。
第四、第五次用的是更贵的极护,一般4S只会象征性询(忽)问(悠)客户要不要用这款。北京颐堤港4S价格110元/瓶(1升装),总费用比极护贵150元。
至于换油保养周期,保养手册和进口大众***规定为1万公里或11年(以先到者为准),如果经常在恶劣工况用车(比如长期短途行驶/非铺装路面行驶/重污染环境行驶/原地怠速)需要酌情提前保养。但我的用车环境以自驾游和非高峰出行为主,并没有上述情况,所以老老实实按常规周期保养就够了。需要警惕4S经常会用中国路况差作为借口缩短保养周期,无非就是想拉回头客并且多赚你钱,其实不用理会。
大众汽车保养周期。
使用矿物质油保养周期建议在行驶5000公里或者半年时间进行更换(两者先到为准)。
使用半合成机油保养周期建议在行驶7500公里或者半年时间进行更换(两者先到为准)。
使用全合成机油保养周期建议在行驶10000公里或者一年时间进行更换(两者先到为准)。
自然吸气的发动机可以使用矿物质油或半合成机油就可以了,在价格方面也比较合适。
机油建议使用壳牌喜力润滑油,例如黄喜力(黄壳),蓝喜力(蓝壳,属于半合成机油),美孚润滑油,例如美孚速霸1000,美孚速霸2000以及美孚一号(银美孚一号,属于半合成机油)。嘉实多润滑油,例如嘉实多银嘉护,嘉实多金嘉护,嘉实多磁护(磁护以前是半合成机油,现在机油升级成为了全合成机油)。
对于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带T)最好使用全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润滑效果比较持久,对涡轮增压也有着一定的保护。
机油建议使用壳牌润滑油,灰喜力(灰壳),美孚润滑油,美孚一号(金美孚一号)。嘉实多润滑油,磁护以及极护。
大众汽车机油的选择很重要,涡轮增压的发动机选择单一,就只有全合成的机油是最好的,而对于自然吸气的发动机选择就比较多样化,这三种都可以选择,在经济实惠方面就可以选择矿物质油,在行驶里程方面,想一次行驶的时间或者公里数更长就可以选择全合成机油。
大众车如果是涡轮增压的用全合成机油7000到10000公里保养就行,只要不烧机油完全没问题。
如果是自然吸气的车,用普通机油就5000公里保养。
如果用半合成机油那就6000到7000保养。
用车环境要是尘沙多,那就在少1000公里。
另外,自然吸气的车不要加全合成机油,涡轮增压车不要加半合成和普通机油
大众4s保养套餐值得买吗?
如果你是好一点的车,以后还打算换车,那就去42店多一点的话,就套餐划算一些,毕竟每次保养都纪律在案,也方便下次转手,如果是一般价位的大众车就可以在外边保养,那就没所谓了,但是你得抗住他们每次的忽悠,避免产生加价行为,不经常出长途,小保养就在外边,如果长途旅行多一点就42店毕竟为了家人考虑,毕竟好处理一些事,事情都是两面性自己掂量一下!
东营大众汽车保养哪家最好?
4s店保养好。
东营上汽大众4s店主要有5家门店,例如:东营瑞东上汽大众、东营石大上汽大众、东营德众上汽大众、东营广发上汽大众、东营安运上汽大众等。
东营一汽-大众4s店主要有3家门店,例如:东营锐众一汽大众、东营合众一汽大众、山东广饶腾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众汽车保养选号的口碑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9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