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判断汽车发电机坏了?
发电机常见故障有两种:不发电和异响。
发电机故障表现
发电机不发电时故障表现:仪表灯会蓄电池灯会亮起,发动机行驶中熄火或者转向助力减少。异响则分很多为咯咯声。这里分享简单检查发法。
发电机不发电检查方法
发电机原理简单讲是利用物体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电流的电磁感应现象。
发电机运转时会有磁场运转,所以我们判断发电机故障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用个螺丝刀放在发电机处会被磁力吸引。如果没有吸引则说明发电机故障。
如果有电压表,也可着车检查充电电压。正常充电电压为13.8V以上。
发电机异响
发电机离合器皮带轮只能逆时针转,顺时针就会锁止,如果转动异常或者有异响则需要更换发电机。比如下面这个就是发电机异响。
视频加载中...
发电机不发电的原因也很多。比如电刷磨损、整流器故障、转子定子故障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电机是可以分解维修,所以要具体检查分析,不要一出现故障就整体更换。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有所收获,我是自在如風,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发电机是汽车充电系统核心元件,负责运行工况整车用电器提供电能,发电机损坏一般指:发电机运转噪音、发电机不发电或者发电量低。
发电机噪音比较容易检查,以下我们说说发电机不发电或者发电量低。
发电机充电系统故障现象多见启动无力或者完全不启动,用万用表测量电瓶电压启动电压可能低于或接近7V,空载电压低于12V。电瓶亏电不能完全认为是发电机原因导致。
如果不能启动车辆,可将点火开关打开,用一把铁质螺丝刀接近发电机皮带轮前端,应当感觉到微弱的磁力,且点火开关关闭时候消失。或者摘下发电机皮带,点火开关打开时,用手转动发电机能感觉到明显的磁性阻力,此时能确定发电机励磁电路正常。
打开点火开关观察发电机指示灯应自检点亮,启动后应当熄灭,有时候励磁线断路会造成发电机指示灯完全不亮,这时候发电机也不会发电,而发电机本身没有问题。
最有效的办法的暂时将车启动,测量电瓶电压。发动机运转时,充电系统电压应为13.0V-14.0V之间,测量时要将大灯和暖风打开,测量怠速和2000RPM/Min并保持2分钟以上,电压变化不大且无波动。
使用直流电流表测量发电机在大负荷状态下B+输出电流变化能更有效的判断发电机状态。
有些车附加了电脑电压检测系统,启动后电压达不到理想充电电压会在仪表上做出提示。
当发电机正常运转且励磁正常,而B+端没有高于13.0V电压,可基本判断发电机损坏。
测量电压一定要在电瓶极柱两端和发电机B+与搭铁位置两次测量,如果不一致则可能是发电机输出主线断路或易熔线烧断。
如果有万用表的话,量一下电瓶电压车辆在启动的状态下,应该高于13v,如果没有万用表,那么用一个金属的物件,比如螺丝刀贴在发电机的皮带头那个位置如果产生吸力,说明发电机是好的
你好,发电机损坏一般最常见的就是不发电,比如仪表盘上亮起电瓶指示灯,这时候需要注意检查发电机的发电机了,一般低于规定值以下建议更换维修发电机。
有时候发电机损坏也有其它现象,比如发电机轴承响,响声特别大,建议及时维修更换。
汽车发电机的三个故障检测与排除?
1、首先,打开汽车前灯,看看灯光的亮度;然而,当汽车启动时,灯光会变暗。
2、汽车启动后,先看大灯的亮度,再看油门的亮度;启动前后灯光差别不大,说明发电机有问题。
3、如果启动前后的灯光被反射变亮,说明电池有问题;汽车发电机是一种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机械装置。
4、它最早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它是由德国工程师西门子于1866年制造的。
5、它由水轮机、汽轮机、柴油机或其他动力机械驱动;它将水流、气流、燃料燃烧或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再将其转化为电能。
6、发电机功率的增加随着车辆上电气设备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汽车上的发电机都是风冷发电机,由皮带轮后面的风扇吹入机壳内冷却。
7、在现有风冷发电机结构的限制下,功率的增加必然导致发电机体积的增大;汽车发电机是汽车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8、它的功能是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怠速以上)给部件供电和给电池充电;汽车发电机可分为DC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
9、因为交流发电机在很多方面都优于DC发电机,所以DC发电机被淘汰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使用交流发电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发电机故障判定依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ocusedhomeinspection.com/post/46558.html